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9月27日,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WilliamHill官网与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指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指委联合举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研讨会”,引导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教师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
筑牢思想之基坚定信仰之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全书共设21个专题,全面呈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历史实践,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光辉典范,更是加强大学生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权威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这一光辉典范和权威教材上下功夫,进而达到筑牢当代大学生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之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魂的根本目的。
首先,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必须参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这一光辉典范。该书与“原理”课的融合,首先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融合。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超越以往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全新世界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方法论。运用这种解释原则,马克思主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指明了一条现实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将这一精髓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总结出的历史经验其实是一个理论互证的过程。通过党的百年奋斗史,可以更生动、更形象、更有力地说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坚定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其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借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这一权威教材。“原理”课要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在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其教学内容不仅囊括了以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成果,更可将其展开为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因此,教学活动中,如何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中,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为鲜活、生动的历史史实,再从丰富、具体的历史内容中升华出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原理”课能否真正“入脑、入心”的关键环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刻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坚持向历史探索经验、向历史探求规律、向历史探寻未来,观察总结时代大势,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只有抓住这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与应用已趋化境的权威教材,推进其与“原理”课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鲜活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波澜壮阔的发展中,体会理论的魅力、感悟真理的力量;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的视角,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理论的学习明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历史的分析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谛,从而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最后,创新多种实践路径,有效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融入“原理”课。将该书融入“原理”课,不能生搬硬套,可以从融入的主体、方式和指向三个维度出发,探索有效融入的实践路径。第一,从融入的主体——教师方面看,要做到真学、真信、真教。第二,从融入的方式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隐性与显性、线上与线下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第三,从融入的指向方面看,要做到“实质、实践、实现”的有机结合。即通过将该书融入“原理”课教学,讲清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而实现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伟大实践过程。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陈乐郭士民本文系WilliamHill官网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建构的探索与实践、WilliamHill官网思政教育教学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融入课程教学的思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作为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在历史脉络、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方面贯穿着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科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渠道。因此,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融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要明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课程融入目标。“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引导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国、观察世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有效融入博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之中,使思政课教师讲好讲透、博士生研究生学懂弄通该书,从而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二,要突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课程融入重点。重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两个确立”融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学之中。要讲清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的新的历史进程,引导博士研究生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三,要讲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课程融入要点。要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主要课程内容,重点讲清以下四个方面要点:一是阐释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课题、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二是要阐释好该书的精神脉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基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丰富思想内涵及其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民族性的理论品格;三是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进行的新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国家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和坚实步伐。
第四,要创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融入方法。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学中,一是要坚持把“是什么”和“为什么”相结合。要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不仅要讲清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什么”,更要从成就、举措、思想多个维度,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视角,讲清楚“为什么”,引导博士研究生不断深化理论认识。二是要坚持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结合。不仅要用好课堂教学,向博士研究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更要用好社会大课堂、时代大课堂,联系新的实际,讲清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三是要坚持全面融入和重点融入相结合,既要在深刻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既要系统梳理该书的新思想新论述新概括,做好教学设计,从整体上融入;又要结合本门课的特色,针对博士研究生的思想困惑和学习特点,做到重点融入,有的放矢、解疑释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郭江龙曹胜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阶段性成果)
明确历史责任把握历史主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予以更深入地阐发,进一步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同时贯穿其中的还有对党的百年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阐释了我们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优势与逻辑关系。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育人的关键课程,必须多措并举及时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思想融入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及其指导意义,认识所处历史方位、明确历史责任,把握历史主动,激发学生报国志、强国情,同时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内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只有深刻理解该书的思想体系、核心要义及其实践基础,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国内现实、百年党史及中华五千年文明融会贯通,才能将书中内容真正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内容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真正内化于学生心中。
其次,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深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内容与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课程,进行模块式专题融入或根据教学内容链接式融入或问题式融入。
其中,模块式专题融入,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重新设置教学专题。如将教材第四章至第十章内容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内容和精神,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设置四个专题,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四次伟大飞跃,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史,同时引导学生坚持以唯物史观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链接式融入,需要根据讲课具体内容,寻找内容连接点进行延伸式融入。如讲述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以链接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之“坚持统一战线”,并结合党史进行阐述,让学生润化于心。问题式融入,主要是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该书的思想内容。如为什么说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如何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加深对思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再次,创新教学方式,多措并举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对该书内容的融入,要注重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课外实践相结合。可以通过开展读后感撰写、专题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推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同时可以向学生推送相关讲座、纪录片、共享课等,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线上或线下红色遗址和纪念馆等,开阔学生视野,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王建美山东省本科教改项目:遵循“八个统一”推进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M2021378)成果)
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中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有利于明确“概论课”的正确政治方向,又有利于丰富其教学内容、提升其教学实效性。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高校“概论课”的逻辑体系紧密结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回应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者应创新“概论课”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育资源载体,赋予理论教学鲜活的时代气息、鲜明的问题导向与深邃的价值底蕴。
第一,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教学内容衔接。在全面掌握“概论课”主要内容的前提下,根据课程需要,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作必要的汇总和精选,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相关内容与“概论课”教材内容相结合,有利于迅速聚焦教学重点,更好地发挥这一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使课堂教学能够依托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教学效率。其中,教师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是哪些思想能契合课程、适用于教学,精选的内容既要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又要与当今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难点与社会热点话题相关联。例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增加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内容等,都可与“概论课”相结合。
第二,创新整合传统性与现代性教学方法。“概论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网络信息时代,迫切要求教师创新现代教学方式,充分运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使学生对“概论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在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进行内容融入和理论剖析的同时,主动参与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学习,逐步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微课、雨课堂等先进技术手段,将晦涩难懂的理论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件,在不同场景中多维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提升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第三,拓展教育载体,提升教学实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分为21个专题,其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专题与大学生息息相关。“概论课”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提高理论对接历史、实践的高度。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校内外的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参观考察活动。如依托青岛党史纪念馆、中国海军博物馆、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学生根据“概论课”内容选择实践主题、制定方案,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加深对“概论课”理论的理解。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孙倩倩)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重点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引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展开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重点是找准二者的契合点,在青年成长成才、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教育三个着力点上,深入开展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
着力点一:与青年成长成才的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成才的精辟论述,为培养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一开篇,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强调要把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在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段论述与《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主旨一致,强调时代新人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对青年“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作出明确界定,对青年“怎样成为这样的人才”提出具体要求。在《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这篇讲话中,习总书记勉励青年“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敢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着力点二:与思想道德建设的融合。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国家的繁荣兴盛,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切的重大问题,在该书“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谈到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又联系实际分析网上美好家园,为课程第五章道德部分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要把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气节、情感习惯等保留传承下来,同时注重“四德”培养,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生活,家庭美德是立身处世之本,个人品德是道德建设的基础。互联网时代不仅要重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还要重视网络道德建设,要“网上和网下相融合,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着力点三:与法治教育的融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六章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述的重点。思政课教师要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将其融入教学过程,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师可以选取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解和认同,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刘宝福)
感悟思想伟力用好最新教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为党和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守正创新、团结奋斗、勇毅前行提供了最新教材。高校作为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是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认真研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教学跟进,勇于担当起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教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重大政治任务。
第一,教师要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内容作为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举措,精心开展教学研究,找准切入点、连接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既要坚定政治信仰,还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上的绝对忠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通过109篇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指示、贺信,21个专题系统,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相对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作为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科学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强起来”的科学理论。该书横跨“两个一百年”重要历史节点,站在建党百年历史高度,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要把文本内容作为鲜活的教学资源有效地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为提升课程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注入强大的思想能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用字眼法,抓住主题、主线、历史性、开划时代等关键词,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开展教学。要坚持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充分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让青年大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三,要学好用好最新教材,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青年大学生政治上的坚定,以理论上的成熟促进大学生政治上的成熟。如何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核心要义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有效衔接和贯通融入,关键是要在全面、深入、贯通上下功夫。“全面”就是要在从点到线、到面、到理论体系的系统把握上下功夫;“深入”就是要在从论述到观点、到立场、到原理的步步深入上下功夫;“贯通”关键是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把读原著学原文与悟原理知原义贯通起来,把学思用、知信行贯通起来。
第四,要深入探究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注重探索和运用有益的教学方法。要善用比较法,通过认真研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变与不变,把握理论创新的脉络和要点。要善用归纳法,使用大历史、长镜头、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等词汇展开教学,让青年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思维和大历史观。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乔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