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成果速递】威廉希尔中文网站田雨教授在大学生手机成瘾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日期:2024-07-30 来源: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点击:

田雨,男,心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现任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山东省心理学会理事。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Addiction Research & Theory》《Aggressive Behavior》《Journal of Psych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等杂志发表SSCI和CSSCI论文20余篇。另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教育部项目两项。

近日,田雨教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当代大学生累积生态风险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双向作用机制及干预研究》专著一部。该专著是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的结项成果。

undefined

该书指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手机依然是网络使用的最大终端。手机凭借功能多样性、实时交互性、操作便捷性等特点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上网的第一选择,然而手机在给他们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因过度使用而成瘾的风险。手机成瘾是指个体由于对手机的过度使用且无法控制该行为而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并带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成瘾行为。大量研究表明,手机成瘾会导致大学生睡眠质量降低、视力变差、学业成绩下降、不良人际关系等问题。已有研究发现,大学新生是手机成瘾的高发群体之一。这是因为他们需要通过改变学习习惯、结交新朋友等方式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当大学新生遭遇适应困难时,他们可能会选择使用手机进行社交、娱乐来缓解消极情绪和减小压力,进而导致沉迷其中而成瘾。因此,探讨大学新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机制有助于为其手机成瘾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该书以大学新生为例,揭示了智能手机成瘾的危害、生态风险因素及干预路径。文中第一章介绍了智能手机成瘾的概念、测量和理论;第二章揭示了智能手机成瘾的危害;第三章考察了生态风险因素对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第四章探讨了智能手机成瘾生态风险因素的累积效应及作用机制;第五章提出了智能手机成瘾的干预路径。

该书指出,受生物生态学理论的启发大量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成瘾行为受到家庭(亲子关系、父母监控、父母支持等)、学校(学校关联、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伴(同伴关系、同伴接纳、同伴排斥等)等多个生态子系统累积效应的影响。这些研究认为,不同领域的风险因素往往具有协同发生性,个体在面临一个领域的风险因素的同时也面临另一领域的风险因素。因此,只有关注多领域风险因素对发展结果的影响,才更加符合个体的生活实际。尽管上述研究证实了累积生态风险对成瘾行为的影响,但忽略了成瘾行为对累积生态风险的“副作用”。例如,已有研究发现,智能手机成瘾会影响亲子、同伴和师生的关系,从而加剧了他们所面对的累积生态风险,并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本书考察了两者的双向关系并揭示其内在机制,这为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提供实证依据和科学方案。

基于认知-行为模型,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可以分成远端因素和近端因素,近端因素包括非适应性认知和社会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尽管该模型未阐述累积生态风险的位置及作用,但已有研究证实社会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是高累积生态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累积生态风险是手机成瘾的近端因素,且与手机成瘾互为因果。此外,非适应性认知反映的是个体对手机使用的不恰当观念和预期,例如,在手机网络中可获得比现实更好的待遇、使用手机可以帮助人们逃避现实的压力等,它是手机成瘾的核心要素。已有研究发现,近端的社会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可以通过非适应性认识的中介作用影响个体的成瘾行为,因此累积生态风险同样可能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智能手机成瘾。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同样能通过非适应性认知对个体的内外化问题产生影响。作为网络成瘾的特殊形式,智能手机成瘾也可能会通过非适应性认知加重累积生态风险。基于该模型,本书通过多个研究对以上观点进行了证实。

认知行为治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对个体非适应性认知,继而使个体不合理的行为得到改善,逐步形成良性的发展状态的一种方法。Davis在长期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后,得出了“病态网络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式”。根据这一模式,他以7阶段、11周作为治愈网瘾患者的关键,7阶段依次为:(1)定向:让患者了解网络成瘾的特点、类别及产生原因,并列出戒除网瘾的主要目标。(2)规则:让患者就治疗网络成瘾的基本原则展开讨论。(3)等级:帮助患者制定抗网瘾的计划,从而削弱增强上网行为的强化物。(4)认知重组:让患者对以往使用网络后的愉快感受进行评估、再评估。(5)离线社会化:增加强化物,让患者在现实生活中尽情发挥自身的交际才能。(6)整合:让患者对比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中的异同,使其意识到网络世界只是理想自我的一种普通形式,引导其找到完整的自我。(7)通告:与患者沟通交流,让其回顾整个治疗过程。尽管国内大量研究论述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但把该方法应用于智能手机成瘾干预的研究较少。本书中探讨了该方法在智能手机成瘾中的治疗效果。

《当代大学生累积生态风险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双向作用机制及干预研究》一书逻辑严密,内容丰富,论证充分,观点新颖,系统阐述了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理论基础及不良影响、测量方法及诊断标准、生态风险因素及作用机制、发展轨迹及干预路径等问题,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为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